“双减”政策今年7月发布之后,中小学提供体育类课后服务的热情和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需求高涨。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面对社会上大量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都可能面临“选择困难症”。哪个机构靠谱?哪个性价比高?哪个有“跑路”的风险?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日前,《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这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是个好消息。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星级评定工作正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试点,未来有望在全国推开。如果这项工作顺利落实,未来学校和家长挑选体育培训机构可能就像旅客选酒店一样方便了。
记者在北京市的一些小学采访时了解到,“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后体育活动时,师资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对社会培训机构的资质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学校经费有限、社会机构教练的课时费比学校体育老师的高出不少,学校在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的问题上存在一些顾虑。
体育总局9月底发布的《通知》包括六方面内容,其中第二条明确要求:“强化行业监管,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各地体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体校、学校体育社团等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开展规范化建设行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中小学校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外界普遍认为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体育总局的文件有助于强化行业监管,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避免体育培训再走学科培训机构的老路。
上海市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负责人周战伟告诉记者,上海开展青少年运动的俱乐部或体育公司在四五百家。在“双减”背景下,上海市将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及社会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其中包括给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评定等级。
周战伟说:“上海评星级俱乐部已经开展了4个周期(每3年一个周期)。今年年底,我们准备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最新的文件评定星级俱乐部,从一星到五星。主要就是对这些俱乐部进行分类指导,让家长、社会知道哪些俱乐部是比较好的、有品牌的,就像‘大众点评’一样。我们会继续健全评定等级的标准,每年评完之后对全社会发布。”
周战伟表示,通过俱乐部星级评定等手段,希望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减少欠费跑路等不良现象,把师资水平不高、俱乐部运营不规范的现象降到最低,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发展指导处处长徐杰说,印发《通知》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指导地方做好课外体育培训服务监管工作,促进课外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需要一些配套政策的引领。体育总局作为体育行业的主管部门,需要给予政策性指导、引导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行监管。”徐杰说,“在具体落实层面,还需要各地的行政管理部门来执行。在俱乐部等级评定方面,上海体育局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北京这边也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我们希望他们的实践能起到示范作用,带动这项工作在全国推开,各地可以结合行业标准制定自己的标准。”
王雪莉认为,加强行业监管、推行星级评定,有利于改变目前体育培训机构和家长、学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她说:“与学科类培训经过了多年发展和市场检验不同,体育类的培训一是发展时间尚短,二是有一定的专业壁垒,对学校、家长和孩子而言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果机构的运营不规范,学校、家长和孩子的利益可能会受损,甚至还有健康和身体安全方面的风险。因此,加强行业规范运营对那些优秀的、规范运营的机构是一个利好。”
在王雪莉看来,对体育培训机构进行星级评定有必要、有意义。“相关文件提倡社会体育服务机构进校园,那么什么样的机构可以进校园?在地方上执行的时候就需要有相关的标准。通过星级评定指标上的差异,可以引导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向更优质的服务和学校、孩子的需求去发展。”
王雪莉说:“我们就是要奖优惩劣,优质的俱乐部可以得到更多机会,包括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机会,进入校园提供体育服务的优先权等。那些做得不好的,通过市场的透明机制和学校、家长、学员的反馈意见等,可以形成一个共同监督、奖优惩劣的氛围,这将是一个各方受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