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薄盖,依旧是志向不改,依旧是信念不衰。
--题记
“涓滴之水中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他昼夜不舍的滴坠”几千年慢慢证程,几百代风云变幻,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枝骨万里。一个世纪的近代史,刻满血与泪的印记;七十年的上下求索在挫折中迎来新生。只要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天论历经多少艰难苦痛,我们的祖国也长旧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至清明, 雨声碎、心追远,烟雨迷蒙里一幅拼搏奋进、舍生忘死的“英雄群像”逐渐清晰。今日--4月1日,我们踏入烈士陵园,追寻英雄的英雄锋芒和气扬清风!
跟着队伍缓缓走向烈士陵园,整座烈士陵园绿树葱郁,花草似锦,肃穆庄严不禁让我肃然起敬。记得老师曾说过,毛泽东评价这场胜利:“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随着激动的神情,我走到了陵园南门外广场中心位置,便看见了徐向前元帅铜像,坐北向南,像身着戎装手持望远镜,凝视前方神情严肃,气概凛然,让我感慨万分!铜像下方写有徐向前题字“为人民利益死无光荣”,让我想起了毛泽东所写“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革命英雄就是任劳任怨的“孺子牛”。我面向解放战争纪念馆大门口,造型呈台历状,右页用阿拉伯数字凹显出:1948年5月17日星期一农历戎子年,我想这个具有崭新意义的时日,左页为翱翔于天空的六只白色和平鸽,它似乎象征着获得解放的临汾,人民自由奋发,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欢腾景象。大门是用玻璃钢,镶嵌着七颗红色圆点,象征着解放临汾而献身的7600个烈士的鲜血和生命,纪念大门高大端庄,想必这座陵园定然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们走进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中心广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有朱德元帅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是烈士们的精神永存!
只听见一道凝重的声音,打破了此刻的宁静--"他们是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战士……”踏进黑暗的博物馆,却没有一丝阴森的可怕。只因心是热的,是暖的!博物馆中的文书,字画,铜像无一不牵动我的心。我仿佛看见了历史…….
利剑显锋芒,清风正气扬。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凝结着无数先烈的心血与奉献,他们的事迹映照出永恒的理想之光,指引着我们奋发进取。
阎紫琴视死如归,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献上宝贵的生命;王光坚贞不屈,面对日寇割耳、挖眼的酷刑壮烈牺牲;王浮萍英勇无畏,昂首挺胸得到安息······
革命战争中,冲锋的号角在耳边响起,远处,漫山的烈火照应着山头的松林,火红的弹流交织着,仿佛听见了"子弹征服不了共产党人"的嘶吼,鲜血从洞穿的身体流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仿佛看见了无数金星闪闪的红旗,在眼前招展回旋,渐渐融成一片光亮的鲜红的天空………炮声隆隆,震撼大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又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共产党人在面对刀锯斧钺时,鼎镬如饴,无所畏惧,宁死不屈………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那些英雄他们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将民族的发展、群众的利益置顶,他们留下的一个个故事里,无不写着情怀、铭刻着精神。他们,是守土卫疆的战士,是热血鏖战的先锋,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人心,更鼓舞着斗志!传承英烈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在传承中接过时代“接力棒”,在砥砺奋进中为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而努力。这种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沙场鏖战,是“坚持真理”的坚定信仰;也是今天“白衣执甲,逆风而行”的抗疫精神,是“百折不挠”的载人航天精神。从心致远,我们要在心中铭刻情怀、从心底聚起力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奋斗。
在《人民日报》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也有人说:“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对啊,我们这个时代多么美好,不再是“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身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热爱祖国,正如李大钊所说:“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不爱难道谁爱?”
临汾四中 390班 师嘉阳
指导老师:李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