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能用一句话提炼内核的小说、电影一定是好故事,却未必是艺术;能用一句话赞美的风景、名胜一定是“网红打卡点”,却很难吸引人住进去。
孟夏之际,我随团赴皖南溯源江南文化,途经宣城泾县时入住青弋江上游的桃花潭景区,念起脍炙人口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从小就对这首诗充满好奇,“逾千尺”的究竟是怎样一番深情?又惑于自古几人敢在诗中直呼名讳,题目含名字,文中还要重复,28字的诗,名字占4字,李白可真够直白。尽管领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如今的我却仍想知道桃花潭水究竟深几尺。
李白曾在长安以诗文取悦唐玄宗,仕途短暂,远离朝廷后再度游历,访仙问道,笔耕不辍,广泛结交且加倍惜缘。他结识汪伦那年与我同岁,经历大起大落后囊中羞涩。依清代袁枚考据,汪伦是泾县精通营销话术的豪士,听说李白游至马鞍山便去信邀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亲测有桃花,却远不及“十里”,有酒店,却是寥寥数家。汪伦是这样诡辩的:“桃花”者潭水名也,“万家”者店主姓万也。李白一时间被他“忽悠”笑了。汪伦见他没生气,趁热打铁送上八匹良驹和十端官锦。
换作现代人该如何记这笔人情账?唐朝一匹良驹值40匹绢,相当于一名成年男子9年口粮。而官锦更是远贵于绢,与金银齐肩,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小汪等于为老李一次性“充值”七十余年“饭卡”和酒钱,难道老李自信这笔账余生还得起吗?然其不仅坦然笑纳,还赊享了更多。馔佳馆雅,免费导游,加上致命诱惑——无限量酒饮,如此他一步步沦陷,终被小汪的真诚打动,写下形似软文的《赠汪伦》。
答案在次日清晨浮现了。当我在“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前仰望“踏歌古岸”匾额时,耳边竟响起汪伦远送至此的踏歌声。穿过一道月亮门,我登上绿树掩映的怀仙阁,沐浴着朝阳与江风,凭栏俯瞰,桃花潭水及东园古渡尽收眼底。我站在两段人生的交会点上遥想古人,终于悟了。诗人去日苦多,以《赠汪伦》见证二人竭尽所能的彼此赋能、相互成就,而目力所及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无不在为我交互讲述这个故事,当绘于心间时,便幻化为连江河也盛不下的似海深情。那么今人何必以尺度量,诗人说这潭水深千尺,那便是千尺。
我想,为了沉浸式品味这个故事、这段情,我愿在桃花潭多住些日子,如果实在不行,将来也一定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