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文娟 通讯员 肖庚 创建文明校园,是打造良好育人环境、推进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本目的在于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铸魂工程。近年来,忻州市各学校积极行动、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六个好”创建标准,全方位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创建成2所全国文明校园、17所省级文明校园、20所省级文明校园先进学校、102所市级文明校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省文明校园——忻州实验中学,一起领略该校创建“文明校园”的故事。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芳满园
忻州实验中学创办于1999年,是由忻州市第一中学独立举办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忻州市经济开发区,占地134亩,建筑面积65169平方米。现为高中20轨,初中10轨,在校生4900余名,教职工405人。校园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建校22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以“习惯良好,兴趣广泛,身心健康”为育人目标。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廉洁勤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校被授予“全国优秀民办学校”“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德育为先,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德育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根据德育大纲确定了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确立了教育的分层目标和德育主题,每一个教育主题都经过精心策划,力求既有德育高度,又贴近学生生活。每周一国旗下的演讲和周日主题班会是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载体。国旗下的演讲围绕预定的主题,由全校各班轮流演讲,德育主题与生活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意义;每周班会则根据年级确定的主题,由各班同学自主策划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贯彻学校各项德育主题。
学校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如每年清明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接受革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的德育活动呈现系列化、常态化特点。以“学雷锋日行一善,创文明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礼仪教育活动(3月);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4月);以“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5月);以“诚信做人,坦荡做事”为主题的诚信教育活动(6月);以“关注生态变化,倡导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和环境教育活动(7、8月);以“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为主题的师生全民健体活动(9月);以“我与祖国共成长,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月);以“生命 健康 成长”为主题的生命健康教育活动(11月);以“秀出我自己,魅力你我他”为主题的校园艺术节展示活动(12月、1月)。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仅贯穿学生的在校生活,更延展到了假期,延伸到了家庭。每到寒暑假,学校会印发《学生假期生活指导手册》,内容既有假期作息时间合理安排的建议,又有假期读书和收视节目指南,还有安全小常识,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这些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也被授予“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称号。
人文化成,用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将“学习、弘扬、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注重师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经典诵读,引导师生逐步养成爱国爱家、厚德明理、敬业奉献、孝亲尊师、勤劳节俭、自尊自爱等良好德行。
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师们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修学和认知水平,逐步壮大师资队伍,使老师逐渐成为学校推广、传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请专家学者到校培训。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专职传统文化教师,全面负责学校传统文化的推行与实践指导。
为了把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作了调整。高一期间每周每班一节常态课、一节视频课、一节讨论交流课;高二期间调整为一节视频课和一节讨论交流课;高三在高一、高二的学习基础上,只保留讨论交流课。每天下午课前15分钟的经典诵读是全校师生了解、接触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各年级都安排了古文经典必读篇目和班级自读篇目。每年军训,《论语》是全体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内容。周末主要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围绕孝亲、尊师、守礼、爱国、励志这些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每次放假,学校都要安排孝亲敬老活动,促进亲情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利用传统节日、学生毕业等重要节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举办成人礼、纪念孔子诞辰、中秋祝福晚会、清明演讲比赛、清明祭扫活动等活动,通过营造儒雅崇德的校园文化氛围,师生的人文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教育对规范师生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温情及敬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少了戾气,多了孝心,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勤奋读书。国学经典诵读还优化了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以及学习、阅读、写作、演讲能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全校师生各方面素养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传承美德的先进个人和团体。他们中有见义勇为的少年杨尧天,因救助车祸伤者受到忻州市见义勇为学会表彰,其事迹被《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德行社知行合一,努力学习、践行传统文化,在倡导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社团点基金通过卖废弃物品、募捐等形式筹集资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和病患困难学生,自成立以来,基金会为孤儿和患病学生筹款一万多元,其事迹曾被《山西青年报》《山西商报》《忻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拓展活动阵地,深入推进多样化办学
为了深入推进多样化办学,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验中学在开足开全所有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育活动阵地,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质,推行“扬长”教育,让学生的个体潜能和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师资力量,实验中学陆续开设了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播音主持等课程,因材施教,为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平台。其中音乐、美术、书法为必修课,初中每周一课时,高中每两周一课时,做到师资保证、课时保证、经费投入保证,有专用教室和活动场所。舞蹈、播音主持、合唱、演讲、国画为选修课,做到学生自愿参加,老师免费辅导。
同时,学校还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更新专用教学设施,先后建成了悲鸿艺苑、声乐教室、钢琴室、舞蹈室、演播厅、塑胶运动场,配置了钢琴、管乐器、音响、录播系统、摄像机、电脑、静物模型、舞蹈服装等。为多样化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单纯地依赖于课堂“说教式”的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学校不断拓展活动阵地,除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外,还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组织一系列的文艺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这些活动均由学生自导自演,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
此外,学校还鼓励同学们根据兴趣自发组建社团,实验中学现有音乐、舞蹈、书法、国画、演讲、诗歌、文学等几十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都有专业老师定期指导。渐渐地,许多同学的潜质和特长在社团活动中显露出来,原先并不起眼的孩子如一块块璞玉,在老师的精心雕琢下,逐渐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随着“扬长”教育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才从实验中学脱颖而出,走上更广阔的舞台。他们中有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史苡凡、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总决赛获奖者史雨、全国青少年田径比赛100米冠军孔鹏、全国青少年自行车赛冠军周淑慧、全国传统田径赛1500米亚军刘洋、全国传统田径赛100米第七名王龙……多名毕业生就职于省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还有许多学生考入中央美院、北京传媒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国内一流院校。近年来,学校考入北京体育大学14人、西安体育学院31人、成都体育学院60人、天津体育学院12人,另有多名体育特长生被北师大、陕师大、天津师大等学校录取,还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
不拘一格育人,殊途同归成才。通过拓展活动阵地,实验中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变成了生动的现实,帮助同学们找回了自信,找准了方向,实现了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省教育厅专家曾多次来校调研,对实验中学多样化办学的探索和举措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持续推进“创文明城市、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活动,忻州实验中学两次荣获忻州市“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校园”,文明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