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临生,中共党员,襄汾中学高级教师,祖籍晋城市泽州县,1960年出生于临汾,2019年5月因病去世,享年59岁。他始终冲在教学第一线,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
“襄汾县优秀共产党员”“临汾市模范班主任”“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等百余个包含了各级各类荣誉的获奖证书,完整记录和呈现了他从教的38个年头中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教书育人历程。
张临生终生未婚未育。他去世后,其哥哥、姐姐根据他的遗愿,将其毕生积蓄——一套住房、现金45万元等价值百万的遗产以及他生前获得的3枚奖章和30本荣誉证书捐赠给襄汾中学。这些捐赠及产生的收益由学校进行管理并成立“临生爱心助学金”,每年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从教数十载,教学成绩斐然
“印象中的张老师像是一个不回家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在校园里碰见他。他永远是一身极其朴素的装扮,肩头挎个包,手里拿着个很大的水杯。他那个包就像个百宝箱,像变戏法一样,随时能从里面变出各科的复习资料。他也随时会问学生有没有问题需要解答,有没有生活上的困难需要帮助……”3月3日,在襄汾中学,张临生的同事裴志杰回忆说。
1977年9月,高中毕业的张临生在襄汾县蔬菜公司参加工作。年轻时的他十分向往教师职业,总梦想着能做一名站在讲台上的老师。1981年,经过努力,他调入襄汾中学,被安排在文印室工作。他的学历起点并不高,为了实现当老师的目标,他比别人更加努力,入校不久便报名上了电大。后来,他又在山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进修了3年。最终,如愿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代政治课。1991年起,他一直兼任班主任工作。直到去世前一年,他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才退出班主任岗位。从教38年来,张临生多次获得县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党员、山西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其中,1995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与张临生共事多年的襄汾中学校长刘彦青介绍,当班主任是学校最苦最累的工作,但张临生数十年从没有一句怨言,有滋有味地享受着这份辛苦。他一生未婚,生前过得十分清贫,基本上不参加娱乐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全天候地陪着学生。有时,别的老师上课,他也坐在教室后面。他每天晚休和午休都要到学生公寓查看学生,这已成了习惯。周末,别的老师都休息了,张临生还在学校组织学生复习功课,强化知识。他的办公桌上叠放最高的是“学生知识落实档案”,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某单元”“某知识点”理解过关的学生名单,每个人名上用笔画上一个圈,人名全部画完圈的页面上,张老师会用红笔大大地写上一个“OK”。
“张老师是我遇到的最严格、最负责任的老师。不论哪个学科,三尺讲台之外,总有一双眼睛,督促我们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好好复习,那就是张老师。”襄汾中学152班一位毕业生回忆。
从教多年,张临生苦心探索研究,总结了很多教育教学经验,他摸索出的“一争”(勇争第一)“二严”(行为规则要求严,学习目标定得严)“三实”(对学生感情实,工作环节抓得实,重点知识求落实)的班主任工作法,在全县推广。
刘彦青说,张临生老师管理学生、指导学生的方式和办法虽然是传统的“盯人式”监管学生,但实在而有成效,只要是他带的班级、带出来的学生都是严谨勤学,班风非常好。
据了解,张临生先后带过16个班,所带班级高考升学率总是高于同年级其他班,学习成绩也明显高于同类班。连续多年,他带的班级高考达线率都名列全县第一。据不完全统计,他带过的学生中已有100多名学生读研,30多名学生读博。
学校是他的家,学生是他的娃
刘彦青说,张临生是一个痴心教育事业的人。他天天与学生在一起,一会儿见不到学生,他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有人说他是憨,他总说:“我就喜欢教学,喜欢与孩子们打交道。”
张临生的三哥张爱国介绍,在他们家6个兄弟姐妹中,张临生最小。哥哥姐姐们早就儿孙满堂,而弟弟由于对教育教学太过专注和投入,一直孑然一身,他生前曾多次说过:“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就是我的娃”。
“在教学方面,张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在生活上,他对学生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早晨,学生还没起床,他就提前到班;晚上,看到学生休息了他才回去睡觉。他有时陪学生上自习,自己连饭都顾不上吃,早上为学生打热水,甚至把饭给赶作业的学生送到教室。进入夏季,蚊虫猖狂,影响学生的休息,张老师为学生宿舍喷洒驱虫制剂,自费买白糖、绿豆、茶叶,为学生解暑。每逢天气转凉,他就买些消毒液、米醋、板蓝根冲剂,预防学生们感冒,也会把自己的工资和奖金拿出来,给学生买饮料、给班级购置物品,让学生们使用。冬天,张老师找来许多玻璃瓶,晚上自习前灌上开水盖好,挨个放进每个同学的被子里。毕业多年后,学生们至今还记得严冬里张老师给予的暖暖的爱。”张临生生病后,襄汾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刘江鹏接过了他所带的班级。他从学生们的口口相传,了解到更多张临生的事迹,他深刻地体会到张老师对学生严中有爱、爱生如子的感情,深受感动。
学生李聪聪曾经给张临生老师的信中写道:“是您燃起了我上进的愿望,不是您的严教,我绝对考不上大学。”李聪聪,爱打架、爱上网,自己也想好好上学,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张临生通过耐心疏导和严格管教,使他坚决地与不良习惯彻底决裂,并帮助他做知识卡片、单元过关,使他学习成绩逐步提升。2005年,李聪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大学,后又考上了研究生。
“多年来,我没有因为私事请过假,更没有耽误过一节课,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心爱的学生,我愿意把我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他们——祖国的未来。”张临生生前在一篇《洒向学生都是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我们家人眼里,临生是个‘憨娃’,他始终惦念着的是自己的学生。”张爱国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19年5月14日,张临生因病不幸去世。离世前,他给自己带的489班的学生写了告别信:“很遗憾没同你们一起走完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但愿大家尽快适应新的班级生活。我想念大家,不管何时何地,我都会祝福大家。”
“我可爱的老师去了另一个世界,带着他的大水杯,提着他装满卷子花名册的袋子,骑着他拉风的小电驴走了,去继续他热爱的事业。”“在天堂不再痛苦,老师一路走好!”惊闻恩师张临生溘然长逝,身居全国各地的学子们感到既震惊又难过。在微博上、百度贴吧里,很多没能到现场送别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共同缅怀他们最敬爱的张老师。
“投身教育以校为家育桃李,执着追求爱生如子献终身。”“一生授业,两袖清风,育来桑梓苗成栋。三载师恩,八方桃李,亲聆赐教竟无期。”追悼会现场,哀乐低回,啜泣声声。一副副挽联,表达了亲友及学生们的哀思。上千名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张临生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赶来送张老师最后一程。
襄汾中学办公室主任毛振强介绍,张临生身后留下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楼房、一间9平方米的地下室和抚恤金、住房公积金、存款等45万元。他的哥哥姐姐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尊重弟弟的遗愿,将这笔遗产捐给学校,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学业。目前,学校已将张临生老师的住房出租,用租金作为优秀贫困生奖学金,用其余款项另购置了一套房,将租金补充进“张临生奖学金基金”。2021年1月,襄汾中学12名优秀学子已经领到了每人5000元的奖学金,成为了首批受益者。
“我们相信这是最符合弟弟心愿的做法,是与他生前言行最一致的选择,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和缅怀!”张爱国说,弟弟真正践行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张临生老师走了,但是他的领导、同事和学生一直记着他的好。2020年8月9日,由襄汾中学发起,该校师生和历届毕业生捐资建造的张临生老师石质雕像在襄汾中学落成。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迎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张临生老师“回家”,实现了他永远与学生在一起的夙愿。
据了解,张临生老师的雕像是邀请襄汾籍青年雕塑家刘波用时两个多月创作完成的。刘波告诉我们,张临生老师的事迹非常感人,能为其雕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完成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将雕像整体设计为山形,由主体雕塑和底座两部分组成,山峰上雕塑张老师憨厚和蔼的圆脸,衣领像翻开的书页,寓意“大爱如山、学无止境”。
“张老师为教职工和学生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为他雕像,就是让我们要永远学习他以校为家的精神,爱生如子的胸怀,从严求新的教学风格,无私奉献的伟大品质。”刘彦青如是说。
刘江 王思畅
采访手记
张爱国告诉笔者,弟弟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很优秀,一生没结婚生子,也没能好好地为父母尽孝,甚至自己亲侄儿的婚礼都没参加,只会守在学校,憨憨地对学生娃好。对此,家人之前颇有微词。
“在弟弟的住处,当我整理他的遗物时,被他所获得的上百个荣誉证书深深地震撼;在追悼会上,当我看到上千名学生以毕业前班级为单位排队给弟弟献花时,深受感动;在襄汾中学的高考光荣榜前,当我看到弟弟带过的学生有很多考上了清华、北大这些名校,非常欣慰;在校园里,当我看到弟弟的雕像矗立在其奋斗一生的地方……那时,我终于读懂了弟弟!他或许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或许不是一个‘懂事’的弟弟,但他是一个胸怀大爱的优秀教师。他苦了一辈子,虽然走得突然,但是这一辈子没白活,值了!”张爱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