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师者 >> 文章详情
一位90后班主任的“在校一天”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1-10-18      阅读数:4,124 次

1_副本.jpg

由瑄正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词组

2_副本.jpg

由瑄中午为同学们分饭

3_副本.jpg

由瑄陪同学们上课间操

4_副本.jpg

由瑄批改作业从来不画“×”

  10月17日,北京“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实施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学校教育主阵地”无疑成了社会聚焦的关键词。“主阵地”“主”在哪儿?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上周二,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跟踪采访了一位普通90后班主任,从这位普通的年轻语文教师的在校一天,不难看出“双减”政策给校内教育带来的深层次变化。

  课前

  提前1小时到校开始“早看管”

  7点左右,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的校门口已有学生入校,一位身穿黑色长裙、背着卡通帆布包的高个女生一路小跑,急匆匆走进校门。她就是四年级3班的语文老师由瑄。虽然入秋气温很有些凉意,但她额头还是有了一小排细密的汗珠。此刻她正回头对记者说:“刚把三岁半的儿子送幼儿园了,耽误了一会儿,得赶紧去教室照看早到的学生!”由老师的声音由“弱”变“强”,秀目中也放出了一种自信,让人联想到时下热映的《长津湖》里,性格温儒的伍万里提枪“上阵”——由瑄此刻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教学楼四年级3班教室。的确,这位年轻教师今天的“战斗”就此拉开了序幕。

  教室里已有几位同学坐在了座位上。“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复习,也可以预习新课或者阅读课外书。值日生同学可以开始值日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来问我。”别瞧年轻,可是由瑄已经有了九年的教学经历,一旦站定在讲台上,她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沉稳气”。

  为保证学生睡眠,本市“双减”政策规定,学生早晨上课时间从8点推迟到8点20分,但由瑄本人却并没有因此延迟到校。“不少家长因工作等原因, 就会早一点送学生到校。到校后我们老师得负责安排早到学生上课前的这段时间。”由瑄说。

  早晨第一节课

  “分层教学”是这样实施的

  8点20分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由瑄的语文课。两个月前“双减”政策中,学校是“教学育人主阵地”的概念让由瑄记忆深刻。“双减”实施两个月来,她每每站在讲台上,望着下面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儿,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思索起“主”字的内涵:她在储物柜里自费买了糖果、小礼物,就是为了鼓励同学回答问题时“主动”思考;她留“分层作业”,是为了鼓励同学“主动”分析;她创立“班币制”,也是旨在鼓励同学“主动”行事……

  “蝙蝠的睡眠特点是什么?”这堂课,由瑄将为同学们分析解读《动物的睡眠》这篇短文。当她把第一个问题抛出去之后,“冬眠!”成了不少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案。但是有一位小女生却做出了“深度补充”。她说:“阅读题里说到‘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因此,我觉得蝙蝠的睡眠特点应该在冬眠的基础上,加上‘倒挂’二字。”听了这位小同学的分析,由瑄说:“老师特别欣赏你能在阅读中认真发现、提出自己独特理解的精神,你很棒!”其他同学都羡慕地鼓起掌来,由瑄和大家一起鼓掌,对这位同学的思考表示赞赏。

  在课堂上,由瑄还需要随时观察学生们的状态。一位女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没想好第二个词怎么组,当她开始打磕巴的时候,由瑄迅速请其他同学进行了补充,将尴尬化解于无形。“这个学生平时比较害羞,在课堂上如果让她‘撂荒’站在那儿太久会打击她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男生,上课一直晃头晃脑不听讲,由瑄看到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的身边,很自然地用手搭在这位同学的肩膀上继续讲课。但见这位男生双肩微微一抖,瞬间安静了下来。由瑄课后对北青报记者解释说:“用我的搭肩的‘小动作’,制止了他的摇头晃脑的‘小动作’,又给足了他的面子。什么是分层教学呢?我理解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实际的接纳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各自的收获。哪怕在具体的知识点上没有完全掌握,但一堂课下来,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和老师保持默契,也算是收获啊!”

  第三节课

  判作业错题错字不划“×”

  9点05分到9点40分早操后,由瑄第三节课没安排,于是进入“批改作业时间”。“控制总量、全批全改、加强面批、及时反馈”是此次双减政策对作业的基本要求。对此,由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受颇深。这学期,学校要求给学生留的作业少而精。因此由瑄所在的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严格审核每班的作业量,每位老师所留的作业都要经过大家一起讨论,并根据各班实际来操作。“还会将比较好的作业范例分享给大家。年级组每次讨论如何留作业都非常严肃。”由瑄说,为了精准估量时间成本,有的作业她自己会先行模仿学生的状态提前写一遍。

  除了语文作业,作为班主任,她还要协调数学和英语两科老师留作业的量,每天都要跟两位老师沟通留作业情况。

  例如,由瑄看到当天“作业公示栏”写着“数学黄皮16页,英语改听写错词”。由瑄特意与数学老师通过微信沟通了“数学黄皮16页”的内容,得知这其中70%至80%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在课上完成了。由瑄说,此前,留作业对于老师来讲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就得“先学生之学而学,先学生之写而写”。

  说到批改作业,由瑄介绍说:“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刚讲过的知识还得再收上来进行复批,如果还存在某些普遍问题,那就再有针对性地公开讲授一遍。如果是个别问题,那就在课后一对一单独辅导。”由瑄说,小学生们的作业,需要修改到完全没有错误,有时候甚至进行三遍批改,通过作业让学生彻底消化课上知识。

  北青报记者看到,由瑄批改的作业本上,没有传统代表错误的红“×”,而是以小圆圈或者红点代替。由瑄解释道,在校内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提倡用明显的错误符号来否定学生的努力,我们会用小圆圈或者红点标出来,目的是提示学生们这里需要修改,改对了还会得到一个对钩,以此来鼓励同学们。

  课间休息

  站在楼道里和学生聊天

  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后,由瑄走出办公室,来到教学楼走廊。她的眼神在教室内外扫来扫去,注意着每位同学的动态。“慢点跑、别滑倒”是她的口头禅,这时候,由瑄俨然变成了一位耐心的大姐姐。课间的几分钟里,由瑄凭借聊天,和很多同学成了忘年交的“闺蜜”。沟通热门影视、分享最新发现……“四年级3班,是我今年新接的班级,刚开始同学们都不太熟悉,我就是用课间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跟我建立起信任感。”由瑄说。

  由瑄还透露,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在班里创立了“小班长”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做班长的机会,为班集体服务,为同学们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她还在班中实行“班币制度”,将整班学生模拟成一个公司,学生每天完成学习、完成作业,就像爸爸妈妈在公司里完成业绩一样,业绩越高赚的“班币”就越多,还可换取小礼物的奖励,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中午时间

  看管吃饭 回复家长咨询信息

  从中午12点到下午1点40分是学生们的午餐和午休时间,由瑄就要变身“保姆”帮同学们分午饭、看管午休。

  “中午需要在教室里为孩子们一一分饭、盛菜。”由瑄说,“谁的汤撒了,谁不好好吃饭等都得关注到。”午饭之后,由瑄还需要照看同学们午休。由瑄鼓励同学们午睡,也允许他们带着抱枕来学校。不午休的同学可以阅读课外书。学生午休,是一天中由瑄唯一的“静心”时间,利用这段时间,由瑄和其他老师一样,集中处理学校的工作安排及家长的询问信息。“一些工作上的信息,有时候太忙了,顾不上看,有遗漏的,别的老师看到了都会互相提醒。”

  下午课后服务

  协助管理课后活动

  下午接着连续两节语文课,忙碌了多半天的由瑄稍感疲惫。她抽空来办公室喝口咖啡提提神。她喜欢将自己的办公桌布置成粉紫色,桌布上印着彩虹、云朵等卡通图案,还印着“瘦”“嗨吃不胖”“戒咖啡、戒糖、戒奶茶”等减肥励志词,几十只五颜六色的签字笔一排排地放在收纳盒里。颇具匠心的布置就像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这里,她常常有片刻的心驰神往。

  转眼4点10分,到了放学时间。本市“双减”政策要求各中小学课后3点半服务要更加丰富,不但有素质教育的课程,还有课堂延伸辅导;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将课后服务分为两部分,周二、周三放学后,学校提供了43门素质类的兴趣社团活动供同学们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上选择。周一、周四和周五三天,则为每个班集中课堂延伸辅导的时间。由瑄不仅要在周一、周四和周五为同学们课业答疑,周二和周三还需随时关注孩子们参与兴趣社团的情况。

  当天的课后服务内容是兴趣社团。由瑄不断与家长协调孩子的接送事宜,同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兴趣班的学习情况。“我们家孩子今天上葫芦丝社团的情况怎么样?”“今天校门口哪个位置接孩子?”……由瑄的手机上不时收到家长们的咨询微信,她都一一耐心作答。

  送走课后服务的最后一拨学生,已经接近6点了。天已经擦黑儿,由瑄一边准备下班,脑子里一边开始想念自己的三岁半的儿子,她恨不得一步跨回家去。她心里盘算着:回家后先哄哄儿子,再在灯下继续备一下明天的课……

  记者手记

  含泪播种 含笑收获

  有人说: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这一“泪”一“笑”,可谓道尽了从教者的体验。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由瑄老师一天下来,深深感到“累”从心生,而“乐”亦从心生。

  “双减”政策下,相信每一位教师首先感到的是时间底线的压力。“迎来朝阳、送走晚霞”,在岗11个多小时,从学生的课堂教学到看护午饭午休,从作业反馈到课后服务时的家教沟通,班主任的岗位角色要串接起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其脑力、体力的强度可想而知。

  但是,一天的时间和精力分配还不能平均用力,课堂上,要保证把教育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留作业,要分层设置,力避重复,加强面批,针对讲解;课后服务,还要给学生个性发挥留出充分施展的“空间”。凡此种种,既要有“擘两分星”的准度,又要有“百发百中”的精度,师生沟通、教案安排、环环相扣、不能拖沓。难怪由瑄老师说新学期刚开始的前两周有点手忙脚乱,有时候承受不住压力,几乎落泪。

  辛苦是真辛苦,然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的“时”与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势”,又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无法回避的现实要求。适应这种“时”与“势”,应该成为教育主阵地里每一位教师的主动追求和内生动力。

  在哪些方面追求?北青报记者通过贴身采访这位一线教师,最大的感受是,追求创新就是在营造快乐教育;主动思考就是在探索希望的未来。当由瑄老师用“班币制”鼓励同学们提高学习质量;用“分层作业”让同学们人有所归、心有所得;用轻轻的一个小动作让同学们体会到“尊重的力量”时,就是尽力在看似平凡琐碎的岗位上发挥着教师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针对“双减”政策下“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总要求,由瑄作为语文老师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变成了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探究当中解决问题;她还尝试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聊天,通盘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随时“补短板、强弱项”。 “我也在反思,课堂上怎样更好地做到由一个完整的问题串联下来,让学生们互相提问,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她说。

  事实上,这样的创新和思考正是一位教师“奋斗的泪泉”(冰心语),也更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我们不难想象到,当前全市上万名班主任无疑都正在如此这般日复一日的“累并快乐着”,唯如此,双减下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才能筋信骨强,日益挺拔。(记者 武文娟 摄影 郭谦)

责任编辑:霍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