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我们应该用宏大的视野,关注教育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应注重细节,精准把握每一个教育环节,做到精益求精。
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学校需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念下,探索数智赋能下的个性化教育新模式,利用人的智慧和技术的智能,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精微数智校园,营造沉浸开放的学习空间。学校空间是儿童学校生活的物质基础。数智赋能下的校园环境,不再仅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集物理、心理、信息于一体,儿童普遍被“点燃”的友好空间。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应用,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细微之处都指向数智技术支持下的儿童发展。例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突破学校边界、丰富课程内容;利用AR技术提供虚实共存的情境空间,以贴近自然的方式增强儿童具身体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释放儿童知识探索潜力,为其深度学习提供更多空间;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个性、精准。
创新精微数智课程,融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有优质的课程,才有优质的教育。结合数智场景资源开发和创新的数智课程,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和实际需求;不仅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更关注与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的连接;不仅聚焦学习挑战,更关注展开社会化合作、启发认知升级,增强学生学习的意义感和使命感,实现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开设智慧劳育课程,将传统的养蚕、缫丝、织锦、刺绣与编程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开设数智思政课程,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红色博物馆等,开展红色研学微宣讲、队史微课、情景微课、实景微课等系列活动,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开设数智花园课程,引导师生借助智能技术创建1.0版本的智能滴灌课程,2.0版本的太阳能补光、智造彩虹课程,3.0版本的以植物交互功能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课程,让学生的“知”与“行”在“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中不断迭代升级。
这样,课堂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授课前,教师可随时随地运用智慧终端检索相应教学资源,并根据资源的使用量、浏览量、学情数据等,引导学生“因需预学”。授课中,教师可通过评价数据优化学习方案,实现“因需导学”。授课后,教师可通过AI作业数据精准培优辅差,落实“因类促评”。学校将打磨后的教学资源同步到校、区级智慧教育平台,让资源的集成、流转、迭代更便捷,最大化复制、传播、分享优质资源。
实施精微数智评价,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数智评价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我校形成了“有大爱、有情怀、有追求、会学习、会生活、会尝试、善发现、善探究、善合作、养体格、养性格、养风格”12个维度于一体的成长写实评价体系。该体系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利用数智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精准化、可视化,准确反馈学生的优劣势与努力方向。同时,我校采用“云币—云锦吉祥物—云锦小神兽”三级角色升级的评价形式,清晰描绘学生成长轨迹,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我们需要在利用数字技术的同时,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通过数智赋能,让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校园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开展。
(光明社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