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政 >> 文章详情
守好红色根脉 点亮万家灯火——华北电力大学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文章来源:     时间:2021-09-26      阅读数:1,084 次

  “出发”!随着辅导员肖岩的一声令下,华北电力大学月亮湾东侧河段热闹了起来——“红船号”“使命号”等一批智能船争先向沿岸设置的“井冈山”“延安”等打卡点全速前进。为庆祝建党百年,2021年6月底,该校举办具有竞技性、科技味的智能船大赛,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2e8fc5e14c6f411e8066f477d9e81d90.jpg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技比赛,而且是一份为党庆生的独特献礼。随着“红船号”在河面破浪前进,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本科生王庆鑫兴奋地说:“从智能船的命名到航行路线的设计,研发智能船的过程也是党史学习的过程。”

  7月1日,学校组织万名师生在不同会场集中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大家手持红旗,齐声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说:“学校将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实践,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能源革命、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

在血脉传承中永葆赤诚本色

  “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一台3千瓦手摇发电机开始发电,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全国各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安最早使用的一台发电机。电力的星星之火在峥嵘岁月中坚强成长。”2021年9月开学季,华北电力大学校史馆,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新生赵树群说。此时,他所在的研动2122班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大家共同研究、探讨,通过能源电力的视角学习党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把学习党史、电力发展史和校史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红色印记,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打造充满“电力味儿”的课程思政,是华北电力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设计之一。在“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上,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学生李承鸿说,学到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世界第一时,心情特别振奋。“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电力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峡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鼓舞人心。我要努力学习,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祖国电力事业贡献力量。”

  形式越鲜活,记忆越深刻。青年学生的参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今年5月,博电1947班夏佳航成为微视频《我和我的学校·红色记忆》的男主角,为讲好这些故事,他仔细研读了党史、校史。“杨奇逊院士团队研发出我国首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刘吉臻院士团队为火力发电装上‘智慧大脑’,杨勇平教授团队研发了国际上首个适用于多温区与含硫含砷等复杂烟气的新型平板式高效SCR脱硝催化剂与成套生产技术……一代又一代的华电人创造了载入中国电力建设史册的多个‘第一’,留下科技报国的红色印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带着这样的情感,他全身心投入拍摄,讲出了青年人眼中的赤诚初心。

  7月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蔡善慧站在天安门广场,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集体献词,代表华电学子立下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华电人身上的红色激情,614名华电学子参与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活动期间有59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发展为预备党员,13名学生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

  今年8月,河南暴雨牵动人心,供电95级校友许铁洪义无反顾奔赴焦作市武修县深山抢修供电设施。“90后”校友熊俊昼夜守护城市电网,时刻准备突击抢修。

  像许铁洪、熊俊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校友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动素材,走进了学生的思政课堂。

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如何让高校师生真正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受教育、有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让师生既有体验感又有获得感。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华北电力大学精心制作的23个党史微景观,成为校园新晋“网红”打卡地。从6月起,学校开展“百个班级打卡点赞”活动,师生们可以线上学习、重温和体悟百年党史。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一支学生讲解员队伍,在微景观上印上二维码,师生扫描后即可获取党史相关事件的详细介绍。完成所有线上学习的师生,还能获得电子学习证书。

  据统计,目前已有8000人次打卡学习,近2000人获得“党史学习小达人”证书,解说词播放量达2.46万余次。电气2015班学生杨博说:“‘坐’在迷你版的杨家岭礼堂,我仿佛穿越回了76年前的会场,聆听毛泽东同志对《两个中国之命运》慷慨激昂的讲述。”

  7月11日,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举办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峰会。峰会收到论文500余篇,来自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碰撞出思维“新火花”。学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也在此间揭牌成立,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

  学习与生活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春季开学返校后,北京校部学生宿舍楼全部安装层浴、接通热水。秋季新学期第一天,新能源学院学生高兆文走进教三B113,发现教室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用上了崭新桌椅,讲台上摆放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据了解,今年暑期,学校一共升级改造125间多媒体教室,更换了11000套教室桌椅,完成全部教室光纤教学专网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仍在继续,服务师生的新实践不断开展。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气象。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华电智慧

  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是华北电力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的主攻方向之一。

  2021年上半年,一台集装箱大小的机器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朗陵街道朱李庄社区许庄组一处河塘边落地安装并投入运行。原本乌黑的水体日渐清澈,村里群众赞叹不已。“基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多级接触氧化工艺,配合高效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使用,可以用很低的运行成本,进行封闭水域水体净化处理,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设备研发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环境科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郑茂盛说。

  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发挥能源电力优势,相继对口帮扶河南确山县,河北阜平县、顺平县、青龙县、威县,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薛志勇、任宇等教师党员是华北电力大学先进材料研究团队的核心力量。4月29日,他们参与研制的镁合金舱内支架类构件跟随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入广袤太空。“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用它制作的轿车车架,一个人就能轻松抬起来。”薛志勇告诉笔者,他们完成的大规格异形薄壁镁合金铸件,填补了国内在φ3000mm量级镁合金铸件方面的空白。十年磨一剑,早在2010年团队就开始相关研究,研发的超塑成型技术、粉末冶金技术、大变形协同强化技术在镁合金、钛合金、铝锂合金等宇航材料上陆续得到应用。

  科学报国是华电人永恒的价值追求。面对发展新形势,华北电力大学迅速布局,下好服务“双碳”目标先手棋。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能源互联网学院等13个跨院系、跨学科的交叉学术机构相继成立,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联合实验室、氢能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共建实验室和储能、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兴学科和专业陆续落地建设。学校还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碳中和专业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重组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基础研究突破行动和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等重点举措,助推新时代能源电力转型升级。

  华北电力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提升服务“国之大者”能力和水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攻克能源电力行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晋浩天 卜叶蕾)

责任编辑:山西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