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政 >> 文章详情
特区精神 敢闯敢试勇立潮头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1-19      阅读数:1,139 次

邓小平同志一到深圳就提出,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资料图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习近平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对特区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特区精神的形成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开始办经济特区,大家都没有经验,有人赞成,有人怀疑,也有人反对。然而,经济特区在一张白纸上演绎精彩,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先后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创办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全国第一张信用卡、建立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建成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冠名的民用机场、第一个取消粮油凭票供应等。经济特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总结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邓小平同志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经济特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试验区、排头兵,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伟大实践孕育出伟大精神。经济特区的发展实践淬炼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就曾强调,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此后,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继续发扬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特区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来凝练特区精神,赋予了特区精神新的科学内涵。

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邓小平同志1985年6月曾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经济特区就是靠这种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开辟了一条新路,充分发挥了特区“试验田”和“窗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使经济特区发展获得了前行的动力,破解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了经济特区发展的伟大成就。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正因为有了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经济特区才能闯关夺隘,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时代大潮奔涌向前,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注定要被历史淘汰。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闯禁区、盲区、难区,“杀出一条血路来”。作为“试验田”,破解当时计划经济带来的某些过度集中的弊端,并对外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经济特区,处处都彰显其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只有弘扬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勇当开拓者,才能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同志曾经嘱托全党:“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习近平总书记也把“埋头苦干”作为特区精神的重要内涵,曾指出“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经济特区的今天,正是靠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干出来的。1982年深圳建设国贸大厦的时候,建设者住的是用毛竹搭的简易工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正是埋头苦干,才换来了深圳等经济特区今天的巨大成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铸就特区奇迹的力量源泉。

特区精神的时代价值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新时代弘扬特区精神,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深圳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区精神所呈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肯干实干、闯劲干劲,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坚持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孺子牛”。

新时代弘扬特区精神,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创新是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的不竭动力。40多年来,秉持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经济特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等多方面大胆尝试,在改革发展中带着一股闯劲,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诠释了创新发展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继续弘扬特区精神,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时代弘扬特区精神,争当艰苦奋斗“老黄牛”。“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是干出来的,特区是奋斗出来的。埋头苦干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特区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特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经济特区的辉煌,是建设者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努力续写“春天的故事”,坚持肯干实干,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争当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胡国胜


责任编辑:郭江妮